參考消息網12月6日報道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1月3日報道,考古學家發(fā)現(xiàn),印度尼西亞一處被火山石深埋于98英尺(約合30米)地下的“巨石遺址”其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字塔。

最新放射性碳測年結果顯示,1890年被荷蘭探險者重新發(fā)現(xiàn)的印尼巴東山遺址可能是已知同等規(guī)模人造建筑中歷史最悠久的一處。

碳測年結果顯示,巴東山遺址的最初建造時間為1.6萬年前。當時,地球正在經歷最后一個冰川期。

巴東山遺址的始建年代甚至可能比此前擁有“世界最早”桂冠的土耳其格貝克利山“巨石遺址”還要早數(shù)千年。

有些科學家表示,巴東山遺址有望顛覆狩獵采集社會比較“原始”的傳統(tǒng)觀念,真實揭示“古代文明的工程能力”。

一個多世紀以來,學界一直在爭論位于巴東山(這座山的名字在當?shù)卣Z言中意為“啟迪之山”)地下的相關構造是不是人造金字塔,抑或只是一處天然地質構造。

2011至2015年,印尼國家研究與創(chuàng)新局的地質學家丹尼·希爾曼·納塔維查亞率領一支由考古學家、地球物理學家和地質學家組成的團隊,深入挖掘這一古老謎團的真相。

納塔維查亞及其團隊利用探地雷達拍攝地下圖像,還鉆取巖芯,挖掘探溝,最終得以探測到巴東山遺址的最早文化層——距離地表有9層樓深(深達30米)。

在對考古數(shù)據進行多年分析后,研究團隊10月在美國《考古勘探》雜志上撰文稱:“這項研究有力地證明,巴東山不是天然山丘,而是一座金字塔形狀的建筑?!?/p>

研究團隊發(fā)現(xiàn),巴東山遺址的核心是一個由安山巖構成的巨大結構。安山巖是一種細膩的火成巖。

研究團隊將最內的一層稱為第四文化層,認為其“很可能最初源于天然熔巖山”,然后“在最后一個冰川期(距今1.6萬年至2.7萬年之間的某個時候)歷經雕琢,并被建筑包裹”。

納塔維查亞及其團隊利用放射性碳測年技術,確定了第四文化層的年代。這種技術通過檢測碳原子放射性同位素(即碳-14)的含量來確定古代“碳基”生命的生存年代。

根據碳-14的衰變速度,科學家可以準確測算距今6萬年以內的有機物的生存年代。

為保證碳測年結果的準確性,納塔維查亞團隊竭力從巖芯和探溝壁篩選合適的有機土壤樣本,確保樣本沒有被現(xiàn)代植被的新鮮根系污染。

研究人員現(xiàn)在認為,巴東山遺址的建設時間跨越數(shù)千年,經歷了“多個復雜的階段”。

他們的最新研究顯示,第四文化層在冰川期形成后,巴東山建筑“被最初的建造者遺棄,荒廢了數(shù)千年”。

大約在公元前7900年至公元前6100年,巴東山建筑的下一階段、即第三文化層似乎“被大量填土刻意掩埋”。

下一個文化層(由石柱、臺階和露臺構成)出現(xiàn)在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5500年之間。而距離我們最近的第一文化層建成于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100年之間,晚于部分埃及金字塔。

幾千年后,印尼教育和文化部認識到古人付出的所有這些辛勤勞動,于1998年宣布巴東山為當?shù)刂匾奈锕袍E。

納塔維查亞及其團隊寫道:“巴東山遺址第三文化層和第二文化層的建造者必定具備非凡的石材加工能力,這與傳統(tǒng)狩獵采集文化的特點不一致……鑒于巴東山遺址曾被長期、持續(xù)占據,我們有理由推測,該地具有重要意義,因而吸引古人反復占據并進行改造。”

印度尼西亞巴東山遺址(法新社資料圖片)

標題:最新碳測年結果確定最古老金字塔

地址:http://www.17168cn.cn/gzdm/59123.html